腸道淨化 – 日常保養的重要性

腸道淨化 – 日常保養的重要性

  「 腸道淨化 」的概念源起於西方兩位重要學者 – 希波克拉底 與 菲利浦皮內爾 :

人體的腸道中寄生著三百種以上,總數超過一百兆的細菌,可略分為三種 :

  • 有害菌,如大腸桿菌、葡萄球菌等

  • 有益菌,如乳酸菌

  • 伺機菌,如偽單胞菌和黴菌

  當有害菌的數量多於有益菌時,容易引起腹瀉、便祕,並使宿便無法排除,將導致體內毒素累積,進而減弱人體免疫力

  更可怕的是,這些細菌之間的DNA可編碼多達千萬個基因碼,而我們人類只有約 25,000 個基因。當有害菌和伺機菌在分裂增殖時,其基因可透過融合(fusion)、崁入(insertion) 和雜交(hybridization) 等機轉,與人的腸道、免疫等細胞的基因序列進行雜交反應,並因此在腸道引發各種急慢性炎症反應,和改變我們人體正常之新陳代謝、免疫、生化、結構、能量轉換等功能,而續發各種疾病,如過敏性皮膚病、神經精神症候群、自閉症、心血管、關節炎、帕金森氏症、老年癡呆症、糖尿病、中風、癌症等。

腸道的毒素來源可分為以下:

  • 可見的:「吃」,例如大量被農藥或聞汚濁空氣汚染的蔬菜、不良油品或溝油烹飪出來的食物、轉基因的食品、燒烤醃製類食品、中西藥等。然,最容易被大多數人忽視的,其實是任何停留在大腸內超過22小時的食物殘渣(包括任何所謂健康有機食品等等),它們經大腸內細菌的發酵腐敗作用,亦可以產生一些致癌物質,如吲哚、甲基吲哚等。所以,縱使是吃進乾淨的食品,必須在22小時內排出,否則就稱之為「宿便」。因爲我們可親眼「見」之,所以,統稱它們是「大分子毒素」。

  • 不可見的:「皮膚接觸 和 呼吸進入」,如皮膚接觸到的任何水油性物資或雨水、皮膚藥膏、化妝品和護膚精油等;呼吸進入的主要是空氣中懸浮微粒等。這些毒素通常是「看不見」的,所以,統稱為「中小分子毒素」。

腸道毒素的生命週期:

  • 腸道宿便中的「大分子毒素」,在腸道中與腸道內的細菌、體內各種分解酵素、和吃進的毒物等,不斷的相互產生發酵腐敗或化學作用,而轉變為「中小分子毒素」。「中小分子毒素」很容易被腸道的淋巴和微血管吸收,最終經由進入胸管淋巴 (心肺) 和門靜脈(肝)至身體的淋巴血管大循環中。

  • 不可見的「中小分子毒素」,則是經由皮膚的免疫樹突狀細胞 (Dendritic reticulum cell) 和肺泡細胞內的吞噬細胞 (Macrophages ) 等處理之後,再進入吾們身體的淋巴血管大循環中。它們與源自於腸道「大分子毒素」的「中小分子毒素」相滙集。漫佈在全身器官組織之中,造成身體免疫和排毒功能更大的壓力和負擔。長期下來,可能使身體慢性功能性失調、發炎、良性腫瘤或癌變等。毒素的特質決定身體受到傷害、病變和癌變的部位,例如黃趜毒素與致發肝癌有密切的相關性,塑化劑毒素與生殖內分泌系統疾病及癌症,和動脈硬化有密切的相關性。

  有鑑於腸道毒素與疾病的各種相關性,日常生活中應做好 腸道淨化 及保養。每天應適時補充含纖維素高的食品,以及適量的酵素、益生菌和含 omega-3, 6, 9 的好油或脂肪酸等,每晚睡前服用 1 ~ 2 顆的整腸錠,每 2 ~ 4 禮拜服用一次的清腸丸。

  客觀上,由於無法有效的管理「食安、藥安、空安」等問題,大環境中充斥著毒素,且人們一般皆忽視「病從口入」的觀念。因此,國人普遍皆處於亞健康狀態,這是續發慢性疾病和癌變的溫床。建議可從尿液毒素檢驗,來瞭解體內毒素的種類,進一步從根本上來阻斷毒素源,此外,針對體內已存在的毒素,諮詢專業醫師以制定治療和保健的方法。

推薦商品

Share this post

發佈留言


加入會員即享九折優惠
已加入您的購物車
結帳